夏日炎炎,气温攀升,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。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,守护居民生命安全,遵义市赤水市文华街道坚持“早预防、严巡查、广宣传、强应急”原则,创新推出“四个一”举措,用实际行动为街道群众撑起“安全保护伞”。
一轮全覆盖宣传讲好“安全课”,筑牢意识防护线。“小朋友们,谁知道野外池塘里藏着哪些危险呀?”文华街道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“文明实践·乡帮会”开展防溺水知识讲座,邀请民警、退休教师任“安全讲师”,结合案例讲解溺水危害、重点普及“六不准”防溺水准则;医护人员现场演示溺水急救方法,包括使用救援工具及胸外按压、人工呼吸等技能,让居民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“懂方法、会施救、保安全”。截至目前,累计举办讲座92场,覆盖居民5600余人,其中青少年2200余名。
一支联防队守好“责任岗”,筑牢水域防护墙。“这片河岸的警示标语有点褪色了,得尽快更换新的!”文华街道组织党员干部、社区网格员、乡帮会骨干组成巡河联防队,对重点水域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检查安全警示标识、防护设施,及时记录并整改发现的隐患;在放学后、周末等重点时段加大无人机高空巡查与地面巡查频次,精准定位并劝阻水边嬉戏、垂钓者,尤其劝导在岸边玩耍的未成年人远离危险水域并联系家长加强监护,降低溺水风险。截至目前,联防队累计开展巡查170余次,劝离危险区域未成年人40余人次。
一群“爱心妈妈”结好“关爱对”,织密家庭防护网。“这是防溺水安全手册,你看这里画的,独自去池塘边玩有多危险,记住一定不能去哦。”在文华街道红岭社区,“爱心妈妈”赵大姐正拿着图文手册,给结对的留守未成年人讲解安全知识。针对留守未成年人、困境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,文华街道组织“爱心妈妈”志愿服务队与89名未成年人结成“一对一”关爱对子。累计与89名家长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每周反馈孩子动向,让“爱心结对”成为家庭安全的“暖心线”。
一套应急机制畅通“救援链”,筑牢生命保障线。在抓实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的同时,文华街道高度重视应急响应机制建设。除了在重点水域设立“五个一”应急设施外,还制定了溺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,明确各环节流程和责任分工。同时,文华街道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演练,模拟溺水险情发生后的器材使用、初步救援和报警求助等环节,确保与公安、消防、医疗等专业救援力量信息畅通、联动高效,构建起“发现快、响应快、处置快”的应急响应体系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劝阻危险行为40起,有效避免了悲剧发生,切实将“防”与“救”紧密结合,从源头上筑牢了防溺水安全防线。
蔡雨婷
编辑 蔡义桂
二审 黄修宇
三审 梁晶晶
专业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