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些画,别说是卖五块钱,就是白送给我们我们都不会要。”
“画能吃饭吗?收藏几幅就好了,怎么一下就要买9000张?你到底是想好好过日子,还是把自己给弄得一团糟?”
周围人的嘲笑、家人的不理解,所有人都不明白,但他却只有一个执念:绝不能让这些艺术画作遭受毁灭!
时光流转,三十多年过去了,艺术字画的价格如同潮水般上涨。
2017年,他收藏的一幅画作竟然以9.31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被拍卖,瞬间让他成为了身家过亿的富翁。
展开剩余89%他,正是中国知名的收藏家、鉴定家——许化迟。
提到许化迟,必然绕不开一个人——他的父亲,许麟庐。
许麟庐,原名许德麟,生于1916年,山东蓬莱县人。
16岁那年,许麟庐听从父亲的建议,报考了天津甲种商业学校,然而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对商业毫无兴趣,连最简单的算盘都打不懂。
而与那些枯燥的数字和账目相比,许麟庐从小便热衷于画画,他的一本画谱翻得破旧不堪,反复临摹其中的画作,而他还非常喜欢逛画店,流连其中。
有一天,他走进一家画店,看到一幅画时,心中忽然涌起一种既惊喜又感动的情绪。
画中是一只栩栩如生的乌鸦,站在西瓜上,仿佛活物一般。他从内心深处被这幅画震撼了,仔细观察后,他看到画作下方赫然写着“齐白石”三个字。
这一次邂逅让许麟庐对齐白石的画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之后他四处打听,追寻齐白石的画作和足迹。
后来,许麟庐得到了一个与齐白石见面的机会,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名叫李苦禅的人,李苦禅是齐白石的弟子。
有一次,许麟庐专程前往天津参加李苦禅的画展,两人对字画的理解和欣赏不谋而合,迅速成了知己。
李苦禅得知许麟庐崇拜齐白石后,在1945年带许麟庐去拜见齐白石。
那时,齐白石已年逾八十,早早宣布不再收徒,然而见到许麟庐后,他却破例收了他为弟子。
第三次见面时,齐白石与许麟庐聊起了吴昌硕,两位艺术大家的交流让许麟庐受益匪浅,齐白石还亲自为许麟庐改了名字,以示对他的看重。
由此可见,齐白石对许麟庐的喜爱和期待之深。
在齐白石的悉心指导下,许麟庐进步飞快,他的画风也逐渐得到了齐白石的真传,甚至达到了与师傅画作难以分辨的地步。许多人甚至无法区分是齐白石的作品还是许麟庐的作品,这也让许麟庐得到了“东城齐白石”的称号。
齐白石曾公开表示,自己此生最得意的两位弟子便是李苦禅和许麟庐。齐白石对两人的喜爱与支持,毫不掩饰。
有一次,齐白石画了两幅荷花:一幅是荷花倒映在水中,另一幅则是荷花花瓣飘落,水中一群蝌蚪正嬉戏在花瓣之下。当李苦禅和许麟庐前来拜访时,齐白石将这两幅“孤本”送给了他们。
许麟庐也极为尊敬齐白石,有一次,齐白石到许麟庐家做客时,他对许麟庐的父亲说道:“你是铁匠,我是木匠。”
听到这句话,许麟庐心生感动,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方印章,印文为“铁匠之子,木匠之徒”,以此表达他对恩师的感恩和敬意。
1952年,许麟庐的父亲在北京开设了一个面粉厂,仍然希望他能投身商业。但许麟庐早已深陷艺术的海洋,无法自拔。无奈之下,他在厂房楼上建了一个画室,兼顾着工厂的运作和画画的热情。
这种不切实际的经营模式让工厂最终倒闭了。
李苦禅见许麟庐愧疚不已,便开导道:“你画画的,怎么可能做得了面粉生意?不如开个画廊,做你擅长的事。”
于是,和平画店应运而生,这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专门售卖齐白石作品的画廊。匾额由齐白石亲笔题写,门前的和平鸽也是他亲自绘制的。
许化迟便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出生、成长的。
19岁时,他拜知名画家胡爽庵为师,并且身边有许多艺术大家。但许化迟并没有沿着父亲为自己规划的道路前进。
那时,中国的字画市场贫瘠,许多家庭连温饱都成问题,谁还会花大钱购买这些看似无用的画作?
连齐白石的作品也只能以10元一幅出售,而其他一些名家的画作价格也不过是20到30元。
在那个年代,很多画家生活贫困,许多现在具有高收藏价值的画作,甚至只值5到6元。
有一天,许化迟在街上听到有人在叫卖齐白石的画作,他走过去仔细观察后,立刻拿出100元大钞购买了其中一幅。
当时,画作价格低廉,卖家也不过才卖几块钱,大家都对许化迟投以异样的目光,觉得他简直是疯了。
他拿着画回家,一边向父亲展示,一边愤愤不平地说:“大师的画作竟然被如此贱卖,简直是在糟蹋它!”
许麟庐看到画后,心情复杂。一方面,他认为恩师的画作不应如此贱卖,另一方面,他又怀疑儿子花100元买的这幅画是不是被骗了。
然而,当他仔细端详后,竟然发现这真的是齐白石的真迹!
许麟庐感叹道:“你的画技虽然多年没有长进,但你的鉴赏能力却非同凡响。”
许化迟意识到,自己的画作水平已经停滞不前,但多年来积累的鉴赏能力,却让他能够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珍贵作品。
然而,当时的字画收藏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发展,许化迟决定举家搬到香港学习如何拍卖艺术品。
几年的时间里,他把大陆市场上不值一文的画作带到香港,转手卖出赚取了不少利润,并利用这些资金继续购买更多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。
在香港的成功让许化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,但他接下来的决定却让家人十分不满,也使他成为了当时艺术圈的笑柄。
1983年,许化迟在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时,偶然听到工作人员说,博物馆准备低价出售馆内的字画,以筹集资金。
许化迟听到这个消息,内心震惊又兴奋。他知道,如果这些画作流落海外,那将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。
经过深思熟虑后,许化迟决定用自己的力量,买下所有的画作!
博物馆工作人员听完他的决定后,简直不敢相信。9000多幅画,许化迟竟然打算一口气全买下。
他提出支付2万元定金,并表示余款会尽快凑齐。
这一决定让许化迟的家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慌。妻子哭闹了很久,父亲则劝他三思。毕竟,20多万元对于他们当时的家庭来说,简直是天文数字。
许化迟一心坚定,无论别人如何反对,他都要为保护这些艺术品而努力。
最终,他将家产变卖,凑齐了资金,成功购买了9000多幅画作。
“他的心思全在那些画上,天天跑去画店处理那些画
发布于:天津市专业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