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科学还未普及的时代,雨、云、雷、雪这些自然现象,都会被视为神明的杰作。
而在诗人眼中,这些来自天空的客人,都是可以写进诗里的“宝物”。
与自然现象有关的诗有很多,其中写“雨”的诗是最多的,而在这些咏“雨”诗当中,杜甫的这首《春夜喜雨》堪称一绝……
独闯长安俗话说,人到中年万事休,但是这句话在杜甫身上可不适用,因为中年的杜甫才是“真正的杜甫”。
公元746年,也就是唐玄宗天宝五年,三十四岁的杜甫来到了长安。
当时社会上有一种“漫游”风气,不管有没有学问,这些年轻人总要出门闯荡一番。
展开剩余90%有的人喜欢山川大泽,就到山野间漫游,有的人喜欢花锦世界,就到名城中漫游。
杜甫年轻时正赶上这股风气,而他属于后者,比较喜欢去各个大城市游玩。
当时的大城市并非我们现在的大城市,没有那么多娱乐项目,杜甫喜欢的“游玩”其实是到那些达官贵人家里做客。
正因为杜甫有着这样的经历,他早年间写的诗,才会是那种“年少轻狂”的风格。
那首有名的《望岳》就写于这个时期,那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就是这个时候写的。杜甫还在这一时期见到了李白,当时的李白刚被“赐金放还”,正是最“狂妄”的时候。
李白虽然不能参加科举,但是他非常喜欢劝别人去参加科举。杜甫就是在李白的建议下,才决定通过科举入朝为官。
后来李白在扬州遇见孟浩然的时候,他又把孟浩然“忽悠”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去了。
杜甫这次来长安,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。
长安城内的一些达官贵人,听说杜甫来了长安,纷纷邀请他前去做客。
但是三十四岁的杜甫在这些年轻人里已经显得“格格不入”了,而且他当时专心准备考试,因此就没有去参加宴会。
不过,杜甫很快就会后悔了,因为当时的科举考试并非考试。
就在不久之前,唐玄宗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才,只要精通一种学问,便可以去长安参加科举。
杜甫最擅长的当然是作诗,当时也有“诗”这门考试,于是杜甫就去了。
但是等杜甫真正参加了考试之后才知道,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!
困顿难行虽然诏书里说只需要精通一门就行了,但是考试的时候明明都要考,诗、赋、论有一样不精都不行。
杜甫只是比较擅长写诗,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落榜了。
杜甫不知道的是,他落榜并不是因为他实力不济,而是有人故意耍花招,他们那一届考生没有一人通过考试,全都落榜了。
而此事的幕后主使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林甫。
李林甫不是个好官,他在民间的名声很差,而这些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中,难免有为国为民之人,如果他们向唐玄宗举报李林甫,李林甫可就完了。
因此,李林甫故意出了一套极难的试卷,将所有学子都拦在了门外……
这种事当然是不正常的,但是李林甫也有说法。
他说这叫“野无遗贤”,意思是这世上的贤才都已经被朝廷得到了,没有一个遗留在外,因此没人考中也很正常。
李林甫编的这种谎话假得不能再假了,但是唐玄宗还真就相信了。
杜甫落榜之后,并没有离开长安,而是改变了思路,想利用那些权贵的推荐进入仕途。
但是杜甫没有钱送礼,他只能去面见这些大官,试图用自己的才华让他们感动。可是这些大官又有几个是真心为了国家着想?
当他们发现杜甫是空着手来的时候,心中便已经有了结果。
杜甫本以为靠着自己年轻时攒下的名气,可以很快找到一份工作,但是他在长安待了十年,却还是没当上官。
这十年间最接近成功的一次,是公元751年正月。
唐玄宗在长安举办祭祀老子、天地、太庙的庆典,盛大的庆典连续举办了三天,这应该是当时全世界最顶级的庆典。
关于这三天庆典,杜甫献上一篇《三大礼赋》,把唐玄宗夸得天花乱坠,令唐玄宗非常高兴。于是唐玄宗亲自下令,让吏部马上去测试一下这个杜甫,看看他能去哪里当官。
但是吏部的官员没有收到杜甫送来的“孝敬”,因此只是给了杜甫一个“候补官员”的身份。
一直到四年后,杜甫才被任命为“兵曹参军”,杜甫本不想去这个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地方,但是他不去不行。
前几天家里来信,说马上就要揭不开锅了,问杜甫能不能再寄一些钱回去,但是杜甫自己的生活也十分拮据,他哪里有钱寄回家呢?为了生活,杜甫不得不当这官。
一场春雨杜甫拿到文书之后,马上赶往老家,想要将妻子和儿子接到身边。
但是杜甫还没进家门,就已经流下了眼泪,并不是因为“近乡情更怯”,而是因为他家里传出了哭声。
杜甫推门而入,只看见自己的小儿子躺在地上,饿得只剩下皮包骨,已经没了动静。
杜甫十分悲伤,在埋葬了小儿子之后,带着妻子和孩子前往任所。
但是这一年是公元755年,杜甫刚走到半路上,安史之乱爆发了。
长安城里的皇亲国戚纷纷逃出长安,杜甫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经过。
看现在的态势,已经不可能正常上任了,杜甫只好将家人安顿在一个村子里,只身投奔朝廷。但是在投奔朝廷的路上,杜甫不幸被叛军抓住,强行带回了长安。
杜甫在长安待了一年多,趁着郭子仪大军逼近长安的机会,他偷偷逃了出来,并且冒险穿过战线,投奔了唐肃宗。
图片源自:https://www.tjxzzz.com/smzs/202507156336167.html
唐肃宗当即便重用了杜甫,让他担任左拾遗,但是他这官没当几天,就因为替朋友说话,被贬了出去。
郭子仪等人收复长安之后,杜甫以为这场战争很快就能结束,于是便到距离前线比较近的洛阳。
但是不久之后,唐军落败,杜甫也跟着唐军被迫撤退。
也就是在这一时期,杜甫写下了“三壕三吏”,将当时社会状况真实地反映了出来。
成功逃出生天的杜甫返回了陕西寻找家人,但是陕西当时正在闹旱灾,杜甫只好带着家人搬走。
几经波折之后,杜甫来到了成都,并且在朋友的帮助下,有了自己的“草堂”。
在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和苦难之后,杜甫终于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日子,暂时不用担心叛军了,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了。杜甫是去年年末出发的,到成都的时候,正好是春天。
就在杜甫将东西都搬入新家的那天晚上,天上下起了雨,然后便有了这首《春夜喜雨》。
这首诗整体洋溢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氛围,这也正好对应杜甫的心境。
现在的他就如同一颗破土重生的种子一样,终于突破了“土壤”的重重阻碍,成功扎根于世上。
从另一个角度说,杜甫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,开垦出了一块菜地,种上了菜,现在正需要春雨来滋润。
这首诗看似在写雨,实则也在写人,杜甫甚至还给雨赋予人的属性,这一点更是神奇。
其实,像“下雨”这样的平常之事最为难写,但这首《春夜喜雨》却能将“下雨”写得如此真切入微,令人身临其境。
这么多年以来,就没有第二首诗能做到,这是只有“诗圣”才能做到的事。
发布于:湖北省专业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