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,积极响应“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”的号召,7 月 4 日,佛山大学赤子行实践服务队走进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,聚焦当地非遗美食鸡煲蟹的制作技艺,开展了一场深度的非遗美食文化调研与传承实践活动。团队通过实地学习、影像记录、文创菜牌设计及媒体推广等多维度举措,为非遗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新路径,贡献青春力量。
探寻非遗美食,解码水乡饮食文化
鸡煲蟹作为传统西江美食和疍家菜制作技艺的典型代表,承载着深厚的水乡文化底蕴。其选用本地 “三黄鸡” 与西江毛蟹,以 “焖” 为主的烹饪技艺,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的鲜美,口感嫩滑、香味浓郁。白坭鸡煲蟹制作技艺所崇尚的天然生态和注重本味的饮食理念,与人们追求美食的生活享受要求十分契合。
图为非遗美食——鸡煲蟹 梁嘉琪 供稿
对话非遗传承人,感悟匠心传承精神
团队成员有幸与鸡煲蟹非遗传承人李镜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,他不仅向队员们展示高超的烹饪手法,还分享对非遗文化的深刻认识与传承的热忱。李师傅对制作要诀侃侃而谈“这道菜主要取食材的鲜味,蟹是鲜的,鸡也是鲜的,做出来的鸡煲蟹才好吃”。可是谈及非遗传承,李师傅深感责任重大,表示如今的鸡煲蟹制作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,他殷切期望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传承,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重焕生机。
展开剩余57%图为团队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李镜辉 梁嘉琪 供稿
青春力量赋能,激发非遗传承新动能
面对非遗传承难题,佛山大学赤子行实践服务队凭借专业优势,迅速制定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传承策略。团队成员跟随李师傅的脚步,深入西江捕捞河鲜、前往养殖场挑选三黄鸡,全程记录食材的获取与烹饪过程。在李师傅的悉心指导下,队员们亲身学习食材处理与烹饪,深刻感受非遗美食背后的匠心与温度。
基于拍摄素材,实践队精心制作了以鸡煲蟹主题专题片,生动展现非遗美食的魅力与传承人的坚守,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精美的宣传海报以及菜牌,助力非遗美食的推广。实践成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,并计划借助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,吸引社会各界关注非遗美食传承,推动非遗美食节、非遗研学等活动的开展,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图为团队队员捕捉非遗美食食材 梁嘉琪 供稿
赓续历史文脉,谱写时代新华章
此次白坭镇非遗美食探寻之旅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,更是一次践行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。佛山大学赤子行实践服务队在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度交流中,汲取了传统技艺的智慧,更被传承人的执着精神所打动。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,为非遗文化传承开辟新路径。未来,实践队将继续肩负时代使命,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贡献青春力量,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图为队员前往调研目的地 黎俐妃 供稿
发布于:广东省专业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