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20和C17,这俩大家伙一比,高下立判,但也各有千秋。
运20最大的问题,就是硬碰硬比参数,C17还真是“老牛吃嫩草”压了一头。
最大起飞重量这项,C17能顶到接近285吨,比运20高了一大截。你别以为这只是一堆数字,真打起仗来,谁能多带几辆坦克、几箱弹药,灵活程度完全是两个样。
美国用C17把M1主战坦克一车拉出来,运20得分两趟。差距怎么来的?明摆着,设计时间和技术积累。C17八十年代早就立项,一路磨到今天,结构材料成熟。反观运20,2007年才起步,2013年首飞,这速度算快了,但技术底子薄,追赶还得时间。
再看货舱空间,C17又拿一分。长度、宽度、高度,C17样样都大一圈,超宽设备轻松装下。一个标准集装箱放进去绰绰有余,宽体直升机直接塞。运20呢,机身紧凑,转弯灵巧,适合国内任务,但要是世界到处跑,装载能力受限。
航程上,C17继续领先。满载能拉着飞一万一千多公里,哪儿有事儿都能送到。运20尽管升级了WS-20发动机,满载航程大概7800公里,北京飞欧洲还行,太远就得考虑中途加油。这下高下立判。运输机讲究全球投送,美军可能要一晚上就把部队和装备丢到世界哪一个角落。运20再努力,目前距离还没有抹平。
起飞距离,C17又是狠角色。最短300米起飞,沙漠、冰地都敢落。美军有数据、有实拍,草地、沙坑照样飞起来。运20大体要600-700米,最新的B型改进版缩短了,但和C17比还没到一个量级。这条短板,在野战环境就是差距。
发动机推力,根本动力也差了点。C17一台发动机能拉18.5吨,四台一块儿,推力巨大。运20新一代WS-20的单台推力16吨,跟C17还有点距离。发动机是大飞机的心脏,推力密度、油耗、可靠性全都看。C17服役30年,出过啥大事么?运20倒是实现了国产突破,但可靠性、成熟度要用时间磨。
产量和服役时间,也能说明问题。C17一共做了279架,波音都关了生产线。运202016年才刚服役,还在量产爬坡,才80架出头。就是起点低,但进步快。运20的研发周期只有8年,比谁都块。中国航空工业的“加速度”,这才是让美欧都得多看两眼的地方。
但所有老大哥都要认清一点,C17也没啥不可战胜之处。在航电系统、技术发展潜力这两项,C17还真被运20反超。
首先,航电系统完全两个时代。C17的电子设备,90年代看着先进,可现在都啥年代了?液晶大屏、集成传感器、飞控数字化,运20装配的就是最新科技。四块大屏一块儿显示,数据整合、操作顺畅,飞行员一点不累。美军要升级C17航电,不光成本高,连规划都吃力。这是一代一代技术赶超的结果。
还有,数据融合和环境适应能力。C17能上夜视仪,倒是美军标配。可是,运20新航电让它在复杂气象、夜间或极端空域里反应更快,决策更准,飞行员省脑子,用人也省得培训太长。这是后发国家的优势,没历史包袱,不用为老设备埋单。
第二,就是发展潜力远胜对手。C17生产线头七、祭日全齐。美军连后生都造不出来,只能指着库存。一旦老机退了,补充难把。283架用到2030年之后,就只能修着凑。运20还在火力全开,一茬新机、一茬变种,YY-20运油机、KJ-3000预警型全都安排上了。未来怎么用,弹性极大。这就像一个运动员,别的都不打了,只有你天天加练,就算技术有差距,几年后拉平一点问题没有。
技术升级也没悬念。运20随时能换新发动机,航电随时能迭代,想改加油型、电子战型,工厂直接大修。C17硬件定型,升级费时费钱。更关键,中国航空产业链全,成本控制狠,运20单价1.6亿美金,C17直接翻倍。大规模列装,性价比明显。
说到这里,不少人看到差距就焦虑。其实,这才叫“知耻而后勇”。中国一路从伊尔76外购,到运20自主研发,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跨越。和C17同场竞技,可以正视短板,也要看到自己的加速度和潜力。毕竟,C17再好,也挥霍不起时代和体量的优势。运20落地,就是给中国自己的战略空间,用钱和技术堆起来的家底,不会随时被卡脖子。
短板短在几项硬指标,长板胜在后发优势、成本与技术升级。美军C17生在90年代巅峰,运20是新人,不直接对位,而是以工业体系为保障走独立路线。
这一局,中国不靠抄作业,也不玩小聪明,就是实打实地补差距,开空间。饭要一口一口吃,输在参数不丢人,关键是接下来还追不追。
C17的巅峰不会等人,但运20的突破才刚拉开序幕。
专业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