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中文导报消息,7月19号那天,从美国来的日籍华人平惠子(梅兰)去了东京的周恩来和平研究所,跟所长、在日本研究文化的学者王敏聊得特别热络又深入。这俩人早就是多年的老朋友了,这次见面因为一份跨越时空的精神留念,显得格外有意义。
聊天时,王敏跟平惠子聊起了研究所的发展思路,还有这些年他们在中日文化交流上下的功夫。王敏说,她长期在日本研究周恩来,还多次跑到岚山去实地考察和采访。王敏还跟在场的媒体说,1919年五四运动快开始的时候,周恩来决定回国干一番大事业,走之前他路过岚山,写下了《雨中岚山》和《雨后岚山》两首诗,表达了他宏伟的政治志向。
王敏所长一直追寻周恩来总理的足迹,还深入钻研了总理的诗词。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,最终打动各方,在岚山寺庙住持等人的协助下,于京都岚山主持建起了一座《雨后岚山》诗碑。这座诗碑高112厘米、宽54.5厘米,立在一个刻着“世界和平”的底座上。诗碑正面,上半部分刻着《雨后岚山》的节选诗句,下半部分设计成一本翻开的书,上面刻着建碑的缘由。这是继《雨中岚山》诗碑之后,在岚山建成的第二座周恩来诗碑。
得知研究所的状况,平惠子说,她手头有套父亲留下的周恩来头像纪念金币,打算把这套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和深厚情感价值的宝贝捐给研究所。她满怀深情地讲述,父亲是位有着六十多年党龄的老革命,去年离世后,这纪念币就成了她最宝贝的遗物。她仍清晰记得,小时候家里人经常说起周总理,言语间满是敬重和喜爱。她这辈子就见过父亲哭过一次,那就是1976年周总理去世的时候。那份深深的情感,她到现在都还记得。
梅兰提到,自己到日本后,好多日本朋友都跟她说过对周恩来的敬仰,特别是知道周总理曾在日本留过学后,更觉得他魅力非凡。她说:“总理不只是某个人的,他是大家的。现在,日本周恩来研究所的所长是我很信任的朋友,我觉得把这份纪念留在这里,再合适不过了。”她还真心希望研究所能越办越出色,让这份跨越国界的精神信仰一直传下去。
王敏满怀感激地说,这份捐赠不只是个人情感的表达,更是对公共、社会乃至国际层面意义的最佳诠释。它让人们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足迹,也告诫后人要珍惜得之不易的和平与相互理解。她期望,和平研究所能持续发力,让更多年轻人知晓那一辈人坚守理想、追寻信念的过往,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。
王敏说,很多日本人都对周恩来非常敬重,这首先是因为他有着非凡的人格和宽广的心胸。在很多日本人眼里,周恩来不只是中国的政治领袖,更是他们心中风度翩翩、修养深厚、信念坚定的“国家典范”。他展现了一种自律、理智、热爱和平的东方政治风范,因此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尊敬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专业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