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留别王维
孟浩然寂寂竟何待?朝朝空自归。欲寻芳草去,惜与故人违。当路谁相假,知音世所稀。
只应守索寞,还掩故园扉。
【翻译】
终日寂寞究竟期待什么?
天天奔走总是失望而归。
想追寻隐居高人的踪迹,
只不忍与老友从此别离。
在朝的当权者谁肯援引,
人世间少有真正的知己。
只应当甘心于寂寥冷落,
回乡把自家的柴门紧闭。
此诗是诗人游京师,应进士试,失意后所作。当时他的好友王维正在京师任秘书省校书郎。诗题一作《留别王侍御维》,“侍御”二字,当是后人所加。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无什么希望,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,想离京,又可惜要与好友分别,表达了心情的怅惘和矛盾。接着用“当路谁相假,知音世所稀”慨叹无人援引,只好甘守寂寞,回乡隐居。诗写得语调低沉,反映出诗人落第后的失意境况和不得已而想归隐的心情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【解析】
孟浩然告别长安时,王维有诗赠别:“杜门不复出,久与世情疏。以此为良策,劝君返旧庐。狂歌田舍酒,醉读古人书。好是一生事,无劳献《子虚》。”(《送孟六归襄阳》)孟浩然则写了这首诗留别王维。
长安二载,孟浩然和比自己年轻的王维成为忘形之交,此番离别,心情无疑是很黯然的。全诗流露的感情很耐人寻味,诗人感叹自己在长安寂寞无成,朝朝空归,这里的“空归”之语并非无的放矢,而是与其后五、六两句呼应,言外之意是说,自己日日都在外游从于公卿名士之间,但暑去春来,竟得不到任何援手,日日失望而归。三、四两句说自己终于失望得准备回乡隐居,只可惜要和知心的好友分离。言辞痛苦中流露着恳切的知己之情。“当路”一联,诗人感叹真正当权的显要,没有一个人肯帮助自己,像王维这样的知音,在世上是多么难得,然而这位知音好友,此时也是闲居长安,无法帮助自己。从孟浩然创作于长安时期的一些应酬之作里,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这种失望。他的《与黄侍御北津泛舟》中云:“自顾躬耕者,才非管乐俦。闻君荐草泽,从此泛芳舟。”诗人非常希望这位黄侍御能引荐自己,所以特地随从他一同泛舟游宴。从中我们不难发现,孟浩然在长安,的确是很急切地希望得到援手,得到引荐,我们不能说这是庸俗的,因为诗人并没有为此而钻营,他只是渴望找到真正赏识自己才华的人。当他发现自己最终不能在“当路”者里遇到知音的时候,他做出了“只应守索寞,还掩故园扉”的痛苦决定。
全诗的旋律是非常消沉的,这种消沉也让我们领略了孟浩然与王维的深厚情谊。孟浩然仕进无成,内心很黯然,然而这份痛苦,他并不是向谁都表露的。在《题长安主人壁》这首近乎独白的作品里,他坦陈内心的隐痛;而在《京还留别新丰诸友》中,他则在痛苦中表现出“拂衣从此去,高步蹑华嵩”的洒脱。消沉与洒脱,都是诗人内心的真实,只是消沉是更脆弱的一面,这一面除了诗人自己咀嚼,就只有向好友倾诉了。我们不难联想到,杜甫饱含深情的《梦李白》,其中写到梦中的李白又将远行时,有“出门搔白首,若负平生志”之句,在世人眼中豪放如仙人的李白,在杜甫眼中竟有如此苍老、脆弱的一刻,这正是杜甫对李白一片深情的流露。
这首诗是五律,但化用了古体的句式,“欲寻芳草去,惜与故人违”一联以叙述的语气,直贯而下,仿佛是老友之间临别时的絮絮不已,但又格律谨严,“当路谁相假,知音世所稀”,诗句抑扬顿挫,仿佛是向老友倾诉着内心的苦闷。对没有金张援手的愤懑,对知音难遇的失望,我们似乎可以随着诗句的抑扬,读出诗人内心思绪的起伏,这样的句法都带有古体的特点,与诗中醇厚深挚的感情配合完美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专业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